利害心愈明則親不睦
他很想找人討論,最近知名企業權力鬥爭的新聞。他很久以前就買過他們公司的股票,到現在都還有持股,所以一直很關心經營權動態。他知道我很留意家庭相關的議題,所以對我發表他的看法。
他說,說不定爸爸生病的時候,他的兒子女婿就已經…
其實我常說,有錢人家裡的問題不會比較少,實在不是酸葡萄。利益越明顯,關係越疏遠。角色之間的互動常常很複雜,雙重或三重關係變得很常見,說不定在家還會以職稱稱呼彼此。
這不只大企業是這樣,就算是口碑好的家傳小吃攤,也可能有這種情形。再縮小範圍,辦公室戀情、師生戀,一次要處理兩種以上的關係,對雙方都不容易。
兩種角色,有時候是兩套行為、兩種劇本。大部分人,要把一種角色扮演好都戰戰兢兢了,何況是兩種?
像我跟老師的孩子談,有些孩子就在自己的爸爸或媽媽班上當學生,說實話,心裡很不輕鬆。或許是因為,我比較少接觸到適應狀況好的例子,不過,我真的能體會,跟自己的老師生活在一起的壓力。
而且因為自己的爸媽就是老師,會被同學「特殊」對待,心情不太好調適。是會多一層保護,功課方面的輔導也比較周全,可是也會因此付出代價。
就心情來說,關係單純一點,比較能夠帶來平靜與輕鬆,互動的時候也比較能全心投入。不過,也不全然如此,即使角色單一,隨著心態的不同,還是可能在互動上產生矛盾。
他關心別人,我則關心他。父子之間常有雙重角色,他既是兒子的榜樣,又是競爭者。就算他們家沒有多大的家產,互動有偏私,親情還是會起波瀾。
他嚇了一跳,說我連這種事都能扯到他身上。不過,他覺得我這個延伸很有意思。
司馬遷說過:「鑒於水者見面之容,鑒於人者知吉與凶。」
雖然是古話,但講到人性,常不會退時。偏心傷人,很多朋友都分享過這種感受,我提醒他,他特別喜歡女兒這件事,不要說兒子,連太太都可能不高興。
把人看清楚了,就常會看到自己。不過常有人不想面對,講到別人頭頭是道,對自己的問題則視而不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新書預購中
《我想傾聽你:懂得傾聽,學會不過度涉入,讓我們用更自在的陪伴豐富彼此》 http://ppt.cc/1gqcW
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: 台灣雲端書庫(可借《謝謝你知道我愛你》、《找一條回家的路》、《跟自己和好》)
http://0rz.tw/HJCSM